
金碧山水,中国山水画的一种,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为主色﹐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其丰富多彩、金碧辉煌的画面效果极为引人注目。
金碧山水发端于展子虔,唐初阎立本、阎立德做过尝试,中唐的“大小李将军”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画法,且生活于壁画兴盛的唐代,他们的绘画风格难以避免地受到壁画中那种‘金碧辉煌’的影响,李思训父子借鉴并发展了壁画中常用的材料技法而使青绿山水走向成熟,确立和完善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元汤垕《画鉴》记:‘李思训画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为一家法。其子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其后南北宋至元,赵希鹊、汤垕等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流派提出并延绵至今。
而现代画坛杰出的金碧山水大家,首推为张大千先生。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就少有人问津。早年张大千曾多临仿石涛的水墨山水,但随后外出游历观览山川,并于敦煌对唐宋绘画精心研究,对其从事金碧山水创作影响深远。
如今陶瓷绘画携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长蓬勃发展,呈现了出别样旺盛的生命力,并将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文化品格更加深厚浓郁。那么,山水画之中的金碧山水与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陶瓷相结合之后,会产生怎样绚丽的火花?
多年来,余效团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创新、突破。他日课不辍,美术修养深厚,但多年来依然坚持不断学习,对于新鲜事物与想法欣然接受,每当在创作中融入新的元素或实践出新的技法时便喜不自禁。他十年来一直想要用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于瓷画之上诠释金碧山水的独特美感,终有所成。
余效团的瓷画金碧山水系列,远观便让人耳目一新,其独特气势又令人忍不住靠近细细品尝其中韵味,作品辉煌大气,恢宏的背景与清雅的山石水流显得相得益彰,渲染层次丰富,稳重磅礴中又透露着清逸俊雅之意,可以说是形神兼备,灵动处更是妙不可言。其画面用笔清逸舒畅,于微妙变化中自生韵味,常以画意成诗,或以诗意构画,蕴意悠长。
余效团一直坚信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坚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生活中寻取题材,师从古今,习于自然。他的山水绝佳,作品题材广泛,随心而动,这都源自于他对于艺术的热爱深入骨髓。他常说到自己于绘画是“乐在其中”,自然沉浸其中而不可自拔,常念叨将学习与创作融入生活,自然念想不绝而灵感不断,自会觉得妙趣横生,新奇不断、变化莫测。只有时时刻刻至于灵魂深处,才能不可断绝,才能“悠然见南山”